凝心聚力 完善機制 增強實效
全過程人民民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屬性,是最廣泛、最真實、最管用的民主。習近平總書記在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研討班開班式上發表重要講話時強調,要正確理解和大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是對中國式現代化政治建設的本質要求。在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征程上,需要不斷發展更加廣泛、更加充分和更加健全的全過程人民民主。
協商民主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有效治理國家、保障人民當家作主的重要制度設計,是實踐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人民政協作為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專門的協商機構,是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安排。人民政協把協商民主貫穿履職全過程,對實現全鏈條、全方位、全覆蓋的全過程人民民主發揮了重要作用,彰顯了中國式民主的顯著特點和獨特優勢。
中共二十大報告強調,發揮人民政協作為專門協商機構作用,提高深度協商互動、意見充分表達、廣泛凝聚共識水平,這為堅持和完善我國新型政黨制度,發揮專門協商機構作用提供了理論指引和行動指南,是做好新時代新征程人民政協工作的重要遵循。
其中的“深度協商互動”,關鍵在于“深度”。要求協商切實不表面,深刻不膚淺;互動信任又信賴,交流又交心。要堅持問題導向,深入扎實,敢說真話,對于協商活動中的議題能做到鞭辟入里,條分縷析,找到切實可行的解決辦法。
其中的“意見充分表達”,關鍵在于“充分”。要求協商討論中要充分發揚民主,做到表達主體充分,表達形式充分,表達內容充分,暢所欲言,讓訴求充分表達,意見充分交流,利益充分協調,對于協商解決的辦法能做到坦誠真實、不遮不掩地進行充分溝通。
其中的“廣泛凝聚共識”,關鍵在于“廣泛”。要求協商凝聚共識的組織主體要廣泛,凝聚共識的對象要廣泛,凝聚共識的議題要廣泛,上下貫通、聯動開展,打造“共同體”,形成“強合力”。在把協商民主制度優勢更好轉化為國家和社會治理效能上凝心聚力、增進共識、匯聚力量,進一步豐富有事好商量、眾人的事情由眾人商量的協商民主實踐。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明天的中國,力量源于團結。中國這么大,不同人會有不同訴求,對同一件事也會有不同看法,這很正常,要通過溝通協商凝聚共識。14億多中國人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同舟共濟、眾志成城,就沒有干不成的事、邁不過的坎?!比珖f主席汪洋曾經指出,人民政協是專門協商機構,發揮作用靠的是協商水平。越是形勢復雜、任務艱巨、思想多樣,越需要通過提高協商水平來廣集眾智、廣謀良策、廣聚共識。
我們要從完善機制下功夫,不斷提高人民政協的協商水平。
一是完善選題機制,突出協商重點。堅持“黨委想什么政協議什么、政府干什么政協促什么、群眾盼什么政協做什么”的原則,緊扣黨政中心工作、緊扣民生現實需求、緊扣改革熱點難點問題,實行黨政領導“點題”、向委員和部門“問題”、向社會大眾“征題”、政協自己“報題”的方式,與黨委政府共同研究制定年度協商計劃,做到與大局合拍、與發展同頻、與民心相符,確保議政議在關鍵處。
二是完善調研機制,提高協商質量。堅持問題導向,進一步加強和改進調研工作方法,采取集中調研和分散調研相結合,探索建立“1+N”調研模式,即:圍繞1個主課題,增設N個不同主題的子課題,組織委員分別開展調研,形成“主報告+子報告+委員專題發言”綜合調研成果,使調研內容更加全面、真實、可行;自主調研和委托調研相加持,即在做好自己有資源、有能力做好的調研的基礎上,可以讓更專業的人來做更專業的事,在把控主題、調度過程、嚴控質量的前提下,委托社會專業機構或智庫做精做深做透專業課題,成果為我所用。
三是完善溝通機制,激發協商活力。構建“黨委政府、職能部門、政協委員、專業人員、群眾代表”五位一體協商格局,堅持每次專題協商會邀請黨委和政府領導、有關部門負責人、有關專家、界別委員、群眾代表共同參加調查研究,通報有關情況,聽取委員發言,開展互動交流,及時答疑釋惑,全方位多層次系統性對協商議題進行分析討論,使大家在協商中溝通思想、凝聚智慧、增進共識,提高協商“言值”。堅持“開門協商”,除不宜公開的內容之外,廣泛邀請媒體參與協商全過程報道,擴大協商“聲量”。
四是完善轉化機制,增強協商實效。推進建立相配套的成果落實應用機制,做到凡事有交代,件件有反饋,重點有著落,把委員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調動起來,真正發揮人民政協的專門協商機構作用。推動建立協商成果“三轉一督”轉化機制。即:將協商成果及時轉化為提案建議、轉化為社情民意、轉化為政協發言,對協商成果的辦理應抓好跟蹤督辦落實,從提高協商成果質量和辦理質量雙向發力,促進協商“從議得好”向成果“辦得好”到效果“群眾有感知”的深化轉變。
?。ㄗ髡呦等珖f委員,湖南省政協副主席、民進湖南省委會主委)